找到相关内容108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相应部选读·第九单元:见相应

    菩提,这是这一则。   这一则讲到常见,是用不动的观念来讲,“不动”的观念应当是当时印度的哲学学派所提出来的。   蔡奇林:   英译的note 249有提到,在‘长部’“梵网经”、“沙门果经”有...

    林朝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4378978.html
  • 显通寺建筑与塑像

    不空译出的密教经典《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干臂干钵大教王经》和《梵网经》中之卢舍那莲华台藏世界说转化来的;这尊千臂千钵干释迦文殊圣像,就是表示文殊乃七佛之师、诸佛之母;他的般若大智无究无尽,具有度...

    树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0580053.html
  • 秘密曼荼罗教广付法传解题

    如前。”敕旨依奏。   《梵网经》云:“孝顺父母,师僧三宝。孝顺至道之法。孝名为戒。”曾子曰:“慎终追远,仁德归厚矣。”大弘教和上法流后嗣大广智三藏,追远慎终,奉国尽忠,精持佛戒。存殁不朽,永播清徽。...

    冈田契昌阿阇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480095.html
  • 明《初刻南藏》研究(1)

    满书”一行;克一(205)《梵网经》卷上尾存“章桂”二字;又合一(548)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三十一尾存“延圣经坊合字号”一行。[25]   《碛砂藏》宋刻经板至元代时已有部分残损,并用湖州吴兴妙严寺刻本...

    何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54680669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学:第十三章 戒行论

    的“四波罗夷”。又在菩萨戒,如《梵网经》的十重戒,仍是以这四戒为基础的。由是,吾人可以称这四戒为“根本戒”。   如果谈戒律现代化,这四条“根本戒”,应该没有什么改变的可能。因为这四种戒有“自然法”...

    劳政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882147.html
  • 明末曹洞殿军--永觉元贤禅师研究

    寿经》 《大正藏》12册   《佛说无量寿经》 《大正藏》12册   《治禅病秘要法》 《大正藏》15册   《楞严经》 《大正藏》19册   《五分律》 《大正藏》22册   《梵网经》 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13982346.html
  • 佛学问答--持 戒

    ,应否保留?(赵超) 答:考梵网经,内有烧身烧臂烧指之文。既身臂指可烧,而烧顶似亦不是后制。应否除留,区区未研律学,无从置喙。 问:在家菩萨或居士因幻驱孱弱,不食肉类,仅食无雄鸡之鸡蛋,牛奶,或鸭蛋,...及邪淫两戒,守此于行军之时,定不扰民,当得群众拥护,可为无敌之师也。 问:对于戒律有何参考书?(蔡明谷) 答:律为三藏之一,书籍甚多;在家初机,宜先看十善业道经,梵网经,璎珞经,古德所集之在家戒律等书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3382690.html
  • 水陆法会小考

    奉请法界六道一切众生之后,修奉浴、施食法,接着是三归、三竟、忏悔、发愿、得戒(《梵网经》之心地品十重戒)、敬礼三宝、涅盘三德(法身、般若、解脱)、依据《焰口经》行施饿鬼仪、宣诵施甘露真言与四如来名号,...

    牧由谛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3584366.html
  • 当代日本佛教的特征:关于僧侣娶妻历史背景的考察

    独自的菩萨戒就可以成为出家的菩萨比丘(石田<1976>)。根据《授菩萨戒仪》,所授菩萨戒为三聚净戒,具体的戒条即《梵网经》所说的梵网戒。此戒由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酗酒、说四众过、自赞毁他、...

    蓑轮显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44884392.html
  • 八关斋戒的受持与功德

    淫乐)。[梵网经Brahmajala Sutta]只指出两个条件∶动机(意欲交媾),行动(性根,口或便道交媾)。   妄语须具足五个条件∶对象(人),话题(谎话),看法(说谎),动机(欺骗),结果(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3884600.html